当年这三个产品都有机会打败微信,但最后都失败了,原因令人唏嘘

时间:2021-08-15 20:36:13来源:省钱购物商城  阅读:(15)收藏
转载: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末,微信的月活人数已经突破了12亿。然而,其实当年有这三个产品,它们都有机会打败微信的,但最后都失败了。

前言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末,微信的月活人数已经突破了12亿。也就是说,除了不会玩微信的老人和不能玩微信的小孩,中国人几乎人手一个微信了。

如今的腾讯微信,已经成为了国民级的互联网社交通讯产品,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其影响力之大,可以说是无人能及。

当年这三个产品都有机会打败微信,但最后都失败了,原因令人唏嘘

微信

然而,其实当年有这三个产品,它们都有机会打败微信的,但最后都失败了。其中原因,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那么,这三个产品到底是哪三个产品呢?其中又有着怎样曲折离奇,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它是微信的“老前辈”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在经过上十年的发展后,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用户人数最多的国民级APP。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微信诞生之前,就有一款产品走在微信前面,并且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款产品,就是由当年中国移动推出的著名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移动飞信。

飞信这款社交通讯产品,是由中国移动公司在2007年5月开发并正式发行的。

飞信比微信早推出4年之久,并且微信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参考和借鉴了飞信的。所以说,飞信可以算得上是微信的“老前辈”。

靠着中国移动这座大山的飞信,从出现的那一刻就拥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根据当时的数据调查显示:

截止2008年末,飞信的使用人数已经突破1亿人,是除腾讯QQ之外,中国最大的社交通讯软件;而到了2010年末,飞信的使用人数更是突破2亿人,大有与腾讯QQ分庭抗礼之势。

如果飞信能够再接再厉,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优势,相信后来者微信是很难占领市场,直至发展成如今的社交霸主的。

当年这三个产品都有机会打败微信,但最后都失败了,原因令人唏嘘

飞信

那么,为什么“老前辈”飞信却被后来者腾讯微信所打败呢?这其中到底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其一,中国移动保守观念太重。

中国移动之所以开发出飞信这种产品,说白了,其目的还是为了恶心一下竞争对手的。

而众所周知,中国移动最强有的竞争对手,就是目前中国另外的两家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飞信从发布之日起,就直接拒绝了电信和联通号码来注册,只能用移动号码注册。

这种狭隘的做法,直接限制了飞信的用户群体,导致飞信的用户人数长期增长缓慢。

其二,移动决策层对飞信不重视。

在中国移动的决策层眼里,飞信从最初开始就只是一个“搅屎棍”的角色,没有人认为飞信这个业务真正有多大的前途。

和中国移动每天就高达数十亿的业务量比较起来,移动QQ以及飞信的利润实在少得可怜。因此,中国移动的领导层对飞信初期的重视严重不足。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端显示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是与此对应的中国移动对飞信这个移动端的即时通信软件的投入却逐年递减。

其三,各种利益纠葛太多。

据飞信前员工透露,与飞信这个软件有利益纠葛的机构、公司多达36个,但是中国移动领导层对相关的权利、责任与利益分配并不对等。

比如某些对飞信提供支撑的中国移动部门,由于属于央企机构,因此并不直接享有飞信的业务提成。这导致中国移动内部出现了很多消极怠工的现象。

当年这三个产品都有机会打败微信,但最后都失败了,原因令人唏嘘

中国移动

正是因为飞信的相关机构、公司之间的消极怠工,拖后腿,甚至刻意拉倒车,所以在飞信从2007年推出开始,到2013年被中国移动公司分拆,整整5年多时间,仅进行了14次版本更新。

当然,我以上所说的,只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欢迎各位朋友留言补充。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原因,导致飞信这个起步早、靠山大的著名产品,竟然最后败给了后来者腾讯微信,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它有实力与微信一战

如果说腾讯微信的名字,是参考和借鉴了“老前辈”移动飞信的话;那么,微信的界面风格以及初期的运营模式,则是参考和借鉴了另一款知名产品。

这款产品,相信雷军和小米的粉丝们,应该都非常地清楚。没错,它就是雷军在2010年推出的著名互联网社交通讯产品——米聊。

2010年12月,小米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模仿国外著名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Kik”的产品,先是Android版,继而是iPhone版,雷军将它命名为“米聊”。

雷军曾有名言: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显然米聊就站在了互联网社交通讯行业的风口之上,不知道当时雷军是否认为米聊是顺势颠覆腾讯的机会?

根据米聊官方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底启动内测,米聊自上线半年以来,注册用户达到了200万,这一数据的公布表明用户对米聊的使用率正在不断地提高。

并且截止到2011年6月,米聊已经覆盖了Android、iPhone、Symbian等系统平台,正在向跨平台方向发展。

基于小米手机强劲的发展势头,附着于小米手机之上的互联网通讯软件——米聊,在短时间内同样得到了广大雷军和小米粉丝的热烈欢迎。

当年这三个产品都有机会打败微信,但最后都失败了,原因令人唏嘘

米聊

在当时而言,米聊是一种颇为新颖的聊天软件,它既不同于腾讯QQ那样的复杂多变,又不同于移动飞信那样的死气沉沉,深受广大年轻用户的喜爱。

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不出什么纰漏,米聊是很有可能打败腾讯QQ的。而腾讯后来研发出的微信,想要在米聊强大的用户群中突围,并非易事。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2011年腾讯也意识到了新的危机,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地推出微信。

并且,由于米聊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下,米聊终究还是败给了后来者腾讯微信。

而至于其中的原因,则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那么,为什么如日中天的米聊,会败给后来者微信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内部主观原因是,雷军和小米根本就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米聊上面。

雷军一直说,小米要涉足硬件、操作系统和软件三个层面。硬件则是品质过硬的小米手机,操作系统则是小米手机的MIUI系统,软件则是雷军于2010年推出的“米聊”产品。

但是,在雷军的潜意识里面,他始终认为,这三者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硬件>系统>软件。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雷军将主要的精力一直都放在了小米手机上面,其次是MIUI系统;而至于属于“软件”性质的米聊,雷军则一直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其二,外部客观原因则是,马化腾和腾讯在互联网社交领域的实力太过强大。

微信刚出来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腾讯为了扶持微信,便将大量的QQ用户引流到了微信里面,成为了微信的新用户。

当时,QQ和微信完全是互通的,大量的QQ用户,在微信的强势宣传下,纷纷一键注册了微信号。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QQ导流到微信的新用户,仅仅一年时间,就已经达到1亿之多,将雷军的米聊远远地甩在身后。

当年这三个产品都有机会打败微信,但最后都失败了,原因令人唏嘘

QQ

内部主观原因加上外部客观原因,导致后来者微信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地甩开了先行者米聊,直到后来差距越来越大,不可同日而语。


阿里打算靠它击败微信

阿里和腾讯,作为中国的两大互联网巨头,其实一直都是在互掐的。

腾讯想方设法地想要进攻阿里的电商腹地,所以接二连三地扶持了京东,美团和拼多多。

而阿里也一直以来想要进攻腾讯的社交腹地,所以在2013年的时候,也推出了一款著名产品。

这款在2013年9月23日被阿里巴巴隆重推出的产品,就是著名的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来往。

“来往”是阿里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也是阿里第一款独立于电商业务之外的社交产品,其核心功能是实现熟人之间的社交。除了语音、文字等基本的通讯功能之外,“来往”支持“阅后即焚”。

“来往”不仅是移动端产品,更是一个针对个人用户的新一代友好互动平台。它把人们的社交、生活和消费等不同的应用场景链接起来。

这个平台将会依托于整个阿里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过亿的手机淘宝和旺信用户之间的互动需求,打造出新的无线应用场景。

马云对来往可谓是寄予厚望,发动员工全力推广。在他看来,阿里旗下数万员工,每个人拉100人,数百万用户唾手可得——这就是来往的基本盘。

依靠这个基本盘再扩张出去,来往就有可能抗衡微信,把微信形成的“高频入口”给抢夺回去。

据传,阿里巴巴倾全公司之力,倾力打造来往,在阿里巴巴内部是战略级产品,可以说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当时许多阿里巴巴的内部员工,纷纷都以能够进入来往运营部门为荣。

当年这三个产品都有机会打败微信,但最后都失败了,原因令人唏嘘

阿里巴巴

而马云更是豪掷千金,直接划拨给了来往运营部门5个亿的首期资金作为运营启动资金。

可以说,为了和腾讯抢夺社交入口,上至马云,下到阿里巴巴的基层员工,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誓要将来往做大做强。

而来往的前期运营数据确实也颇为亮眼,上线短短两个月,用户人数就直接突破了100万,实在是让人十分的欣喜。

如果按照这个发展势头,再加上阿里巴巴强大的技术,资源以及资金支持,来往在未来打败微信,也不是毫无可能。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一地鸡毛,仅仅两年之后,2015年11月18日下午消息,阿里巴巴旗下社交App来往宣布将更名为点点虫,这也直接宣告了来往的没落。

那么,背靠财大气粗的阿里巴巴的来往,当年本有与微信的一战之力的,为何却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宣告败北了呢?

就我个人看法,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运营策略失误。

阿里巴巴 借鉴了腾讯将QQ的用户直接导流到微信的做法,所以也将阿里旺旺的用户导流进入了来往。

但这种做法,实在是“画虎不成反类犬”。QQ和微信的用户群体相似,可以直接导流;但阿里旺旺上的用户都是买东西的,只有商家和客户的关系,将他们导流到来往上毫无用处。

也正是因为如此,来往在早期就直接造就了一大批没什么活跃度的“僵尸用户”。

其二,用户体验糟糕。

从用户体验上来说,微信的功能设计各方面都很到位,细节的创新很有特色。

而来往值得吐槽的地方就太多了,许多功能体验不好。在功能大体相当的情况下,用户本身就不太愿意做迁移,产品体验再做得不好,就更留不住人了。

来往后面更名为点点虫后,这口碑和体验更是差到了极点,被用户抛弃是在所难免。从用户体验上来说,再度暴露出阿里骨子里的只有电商基因,客户端产品实在是做不好。

其三,推广方式不当。

前面说过,马云为了推广来往,就发动了全公司的员工,打算倾全员之力进行推广。阿里巴巴甚至将这项工作算进了员工KPI里面,谁做不好就会受到处罚。

这种强制性的做法,导致许多员工心里有很大意见,所以很多人都是阳奉阴违,消极怠工,为了完成任务就随便拉人,不管这个人到底有没有使用来往APP。

当年这三个产品都有机会打败微信,但最后都失败了,原因令人唏嘘

来往

这种强制性的,非自然而然地使用,导致来往app虽然看似用户很多,但是活跃性却非常地差,用户增长也极其的缓慢。

正是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这个靠山强大的app,最终还是在时代的大潮,被微信所打败。


最后总结

当年,其实飞信,米聊和来往,都是有与微信的一战之力的,甚至是有机会打败微信的,只是最后都是失败了而已。

关于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但是在我看来,在这一系列的失败原因中,自身的主观原因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没做好,被用户所抛弃,这又能怪谁呢?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

标签:

热门排行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省钱购物商城  闽ICP备2021011437号-1  Copyright © 2010 - 2021 http://qzapi.qz3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