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特斯拉与电动汽车的中国时代

时间:2021-08-15 20:46:43来源:省钱购物商城  阅读:(14)收藏
转载:

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聊聊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史的,我预言电动汽车将会是继智能手机之后,中国企业第二个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行业。

“鲨鱼”特斯拉与电动汽车的中国时代

文/西柯斯基

首发/西柯斯基


01


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聊聊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史的,我预言电动汽车将会是继智能手机之后,中国企业第二个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行业。


这一领域也必将诞生第二个“华为”、“小米”这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巨头,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将会像新时代的5G一样,颠覆整个电动汽车领域。


然而尴尬的是,如果想讲国产电动车,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特斯拉。


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国产电动车发展史分为“前特斯拉时代”和“后特斯拉时代”,其分水岭就是2019年在上海建成的“特斯拉超级工厂”。


因为特斯拉进中国确实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


在特斯拉之前是没有“外国独资”车企的,像丰田、大众这样的车企如果想在中国建厂,就必须找一家中国企业合办。


所以我们之前在大街上看到的外国品牌都是“中外合资车”,甚至外企和不同的中国企业合作还会出现“南北双车”的情况。


比如就同时有“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虽然它们都是丰田,但广汽和一汽生产的车型会有细微的差别。


丰田全球销量最好的车型,在一汽叫“卡罗拉”,在广汽就叫“雷凌”。


而特斯拉是中国第一家外国独资车企,特斯拉工厂也是上海市特批的项目,所以媒体管特斯拉叫“鲶鱼”。


大家都知道“鲶鱼效应”嘛,这里面有个梗: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后来“鲶鱼效应”特指,组织管理部门通过引进优秀人才以激活原有员工的活力,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激荡效果。


说白了,引进特斯拉就是用来盘活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


2009年我们国家制订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于是便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近十年补贴的序幕。


但这之前国产新能源汽车确实不太能打,大部分企业都是冲着补贴来的,各种新能源汽车企业玩了命往市场上扔各种乱七八糟、粗制滥造的产品,甚至骗补的也不在少数。


我在这里不是黑比亚迪啊,但比亚迪那个时候也确实跟风上过一些不合时宜的车型。


比如太原市在2016年换装了一批新能源出租车,毕竟为了绿色出行嘛。当时比亚迪推出了一款叫E6的车型中了标。


“鲨鱼”特斯拉与电动汽车的中国时代


我觉得太原的出租车司机们肯定是不太乐意的,但是挡不住政府补贴真的高啊,一辆车补贴近30万要好像,搁谁谁能不心动?


不过后来大部分司机是追悔莫及,标的300多公里的续航,实际只有200来公里。随着使用时长增加,电池衰减严重,到了冬天更是雪上加霜,实际续航可能160公里都不到。


我之前有一个研究生室友是太原来的,据他说大概18年冬天,他在太原打车。司机甚至不太敢开空调,都是加了厚厚的坐垫,然后腿上在搭一层棉被。


冬天的续航焦虑,就是这么恐怖。


国家搞补贴是出于扶持国产新能源行业的目的,但是车企拿到这钱真正用在研发上的有多少?


眼看着国内企业一个接一个摆烂,政府也意识到了没有市场竞争是万万不行的。


我虽然在之前的文章里痛批了“完全自由的市场”,但是不能否认市场经济本身是好的。只要不放任资本家为所欲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要高的多。


所以引入头部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很有必要,而且当时特斯拉也确实比较倒霉。


2017年特斯拉推出了Model 3车型,然后股价一路高歌猛进涨的飞起,这个时候危机出现了。


Model 3根本供不应求,虽然市场前景很好,但是产能一直上不去。


这时空头瞅准时机,开始大肆做空特斯拉股票。你产量上不去,那盈利就是泡影,总不能靠订金活着吧?


我们都知道特斯拉加州工厂一开始买的都是丰田的二手生产线,2014年才在内华达州建了第一家超级工厂。


但这根本杯水车薪,因此很多空头就跳出来赌特斯拉没有办法按期交付这么多Model 3订单。


马斯克当时愁的开始飞叶子在推特上说胡话了,比如他就在推特上披露要把特斯拉以420美元一股的价格私有化,并且暗示接盘的是沙特狗大户的主权基金。


“鲨鱼”特斯拉与电动汽车的中国时代


完了之后马斯克很快就被美国证监会SEC调查,最后罚了一大笔钱。


当然私有化退市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而最后拯救特斯拉的是中国上海的超级工厂。


特斯拉上海工厂在2019年创造了“当年立项、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世界纪录,让马斯克着实体验了一回什么叫中国速度。


“鲨鱼”特斯拉与电动汽车的中国时代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在德国柏林建设的超级工厂已经延期了20个月还没竣工。


本来计划今年七月可以投产的德国工厂,现在看来应该是又要延期了。


马斯克现在在推特上是个知名“中吹”,美国网友心态就很矛盾。


中国的电动车企业,什么蔚来、小鹏、理想,都是特斯拉拙劣的模仿者,成不了气候。


什么?你说比亚迪?对不起没听过。


但是马斯克不争气啊,老是捧中国人的臭脚。


所以你看键盘侠在哪其实都差不太多。


02



特斯拉进入中国前的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有点像智能手机爆发前夜的“山寨机时代”。


我们可以把特斯拉看做苹果,Model 3和Model Y系列有点类似于当年的iPhone 4和iPhone 4s。


苹果一进来,再加上一众安卓机皇的夹击,如火如荼的山寨机时代宣告终结。


再后来就是大浪淘沙之下,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手机厂商脱颖而出。小米、华为还有步步高系的oppo、vivo都是在这段时间发力最终取得成功的。


有人说特斯拉来势汹汹,它不是“鲶鱼”而是鲨鱼。


但我们回顾过去智能手机发展的这段历史,就可以发现特斯拉没那么可怕,中国和特斯拉其实是互相选择的结果。


中国制造业有三个优势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法比拟的。


首先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


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像“山寨机时代”一样有过这么一段野蛮生长的时期,虽然品牌和研发没跟上,但是我们却快速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有一位硅谷的美国工程师就曾经感慨感慨说,在美国找400个电子元件需要两个月,而在华强北只要1天。


如果你是马斯克,你肯定也会优先将中国列为合作伙伴,因为中国巨大的基础设施优势显而易见嘛。


第二就是强大的人才储备。


2016年中国普通本科生在校人数为1612.9535万,研究生在校人数为198.1051万。已毕业和在读本科和专科生人数为11188.1568万,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数占中国总人口的16.8%。


这一巨大的“人才红利”,可以让我们在任何行业培养足够的高水平产业工人和管理人才。


第三就是中国的市场优势。


因为人数在这摆着嘛,我们在很多领域都是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


这就让我们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更加淡定从容,和外资谈判的时候就会有更多讨价还价的筹码,为“市场换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鲨鱼”特斯拉与电动汽车的中国时代


特朗普和我们打贸易战的时候,有一个目标就是“把制造业迁出中国”。


即使工作岗位不能回流到美国,也希望通过关税武器强制各大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来瓦解我们的制造业优势。


但是美国企业很快就发现,他们可以把小部分生产线转移出中国,但是始终绕不开中国的供应链体系。


因为把供应链迁出中国成本巨大,而且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承接这样的产业迁移。


它们要么像印度一样缺乏一流的基础设施,要么像越南一样缺乏高素质人才。


最后兜了一圈发现制造的产品还是要卖给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本来可以直接在中国境内完成生产和销售。如果迁回美国,兜一圈回来还得支付巨额关税,这不是白费劲么?


所以尽管贸易战打得火热,实际上美国的战略目标基本没达到。



03



中国的汽车工业近些年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基本上还是跟在欧美、日本的屁股后面跑。


毕竟人家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有上百年的技术积累,想要反超谈何容易?


然而电动汽车时代的的到来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随着全球范围内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电动汽车看的是新的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它的设计理念也和燃油车有着本质不同,这就好比智能手机和以往普通手机的区别。


之前智能手机时代的供应体系红利是让台积电、联发科、富士康这样的台湾企业吃到了。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已经率先脱颖而出,在三电技术尤其是电池技术上我们反而掌握了主动权。


反观大众、丰田这样的车企却有点“船大难掉头”的尴尬。


大众迫于欧洲节能减排的压力,计划在2026年停止生产新的燃油车。


丰田显然不太希望向电动车转型,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曾警告说:“如果汽车行业过于仓促地转向电动汽车,那么汽车行业目前的商业模式将会崩溃。”


但时代浪潮之下漠视变化就意味着慢性自杀,你们还记得诺基亚CEO在公司被微软收购之后说的那句话么?


“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是输了。”


END


本文首发于 公众号”西柯斯基“

微信搜索“西柯斯基” 欢迎关注

标签:

热门排行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省钱购物商城  闽ICP备2021011437号-1  Copyright © 2010 - 2021 http://qzapi.qz3d.com/ All Rights Reserved